BOSS直聘上市首日股价大涨 滴滴出行赴美上市!
摘要:综投网获悉,数据显示,6月11日晚间,Boss直聘上市首日开盘报33.5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6%,截至12日收盘,报37.2美元,较发行价上涨95.8%,总市值达148.7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52.01亿元。 BOSS直聘股价大涨 6月11日晚间,BOSS直聘正式登陆美股市场。富途数据显示,公司上市首日开盘报33.50美元,较发行价上涨76%。截至收盘报37.2美元/股,较发行价19美元/股上涨95.8%,总市值148.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52.01亿元。 按照惯例,BOSS直聘赋予承销商720万股ADS超额配售权。这意味着,BOSS直聘若执行“绿鞋机制”,其IPO募资规模至多可达到10.49亿美元。 “相信BOSS直聘在美国成功上市之后,会有长期优异稳定成长的表现”,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中国区首席代表郝毓盛表示,BOSS直聘的成功上市对近期受市场波动影响的中概股上市进程是一个巨大的振奋。 对BOSS直聘上市首日的表现,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表示,“如果有什么是需要关注的,那一定不是今天股价涨了还是跌了,而是我们依然欠很多人一个‘在先进技术和产品支持下’的服务。唯有苦干,才是正道。”在他看来,中国有大约6亿非农劳动人口。有4000多万家企业,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微企业。目前,BOSS直聘仍然只服务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招聘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才刚刚开始。 招股书显示,BOSS直聘本次募资将主要用于加大在科技基础设施与研究上的投入,升级人工智能等有关招聘服务的技术能力。这部分资金也将用于新产品、新服务的研发。 直聘模式提振企业服务想象力,全球顶尖投资机构看好中国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美东时间9点30分开盘后BOSS直聘便正式挂牌。但第一笔交易仍然等到了美东时间12点43分才发生。熟悉纳斯达克的分析师介绍,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愿意出售股票的投资者过少,导致卖盘规模一直未达到交易标准。这也间接证明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中小企业服务市场、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的看好。 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公司是本次BOSS直聘IPO的意向投资者之一,有意认购BOSS直聘价值7500万美元的ADS。其首席执行官哈勒敦·穆巴达拉曾表示,“中国是个值得来的国家,也是非常值得外国投资者投资的国家。如果你是投资人,有长期视角,就要积极在中国投资。” 此外,据招股书信息,瑞银资产管理(UBS AM)和新加坡主权基金新加坡政府投资(GIC)分别有意购买至多1亿美元的ADS。老股东红杉资本与老虎环球拟在此轮IPO中分别增持1亿美金。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认为,BOSS直聘是近年来少有的、在一个体量巨大的刚需行业中用数字工具创造出重要增量价值的企业。他还表示,“公司不仅依靠创新的产品模式为广大用户提供了系统的求职招聘解决方案,更是引领整个人力资源行业向更具正向价值的生态发展。” 事实上,早在BOSS直聘IPO定价之前,法国巴黎银行股票研究总监Douglas Kim就曾预测,BOSS直聘价格有望超过28.67美元,市值超过115亿美元。长期研究高增长性股票的专业分析师Donovan Jones也对BOSS直聘的IPO保持乐观,他看好的BOSS直聘的主要原因是:在中国为求职者和雇主提供在线招聘服务,有很大的机会,市场也足够广阔。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数字化驱动线上渗透率上升,中国雇主在线招聘渗透率已从2015年的16.9%上升至2020年的24.8%,预计2025年将达到36.1%。短期来看,BOSS直聘收入驱动主要来自B端客户数增长及付费率提升:2020年平台付费企业客户数量为223万,同比增长80.1%,付费率19.6%;截至2021年3月31日止十二个月的付费企业客户数量为289万,同比增长120.0%,付费率22.2%。长期来看,渗透率、付费率和ARPPU持续提升,有望驱动B端收入达300亿。 中小企业、蓝领市场潜力仍未释放,老股东持续加仓 作为一款招聘行业变革性产品,BOSS直聘力求促进求职者与企业端用户双向互动交流、注重智能匹配。数据显示,2021年3月,BOSS直聘月活跃用户数达3060万,按MAU计,BOSS直聘已经成中国最大的在线招聘平台。 另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的是,中国线上招聘市场规模预计将由2020年的551亿元增至2025年的223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2.3%。 这也意味着,尽管BOSS直聘走到上市,但人力资源服务相关的潜力仍未释放。BOSS直聘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赵鹏也曾在致投资者的信中表示,“招聘行业归根结底是服务于人”。在他看来,上市是一家公司的成人礼,未来公司对社会公众,对用户都肩负着更大的责任。 “我们坚信,这个行业归根到底要服务于人”,赵鹏在上市活动上表示,未来BOSS直聘将持续推进技术投入与产品创新,努力服务更大数量的中国中小微企业与长尾工作者。 这一愿景也获得了新老股东的支持。招股书信息显示,BOSS直聘近两年共融资38.75亿元人民币。据公开信息,BOSS直聘主要机构投资者包括今日资本、腾讯、高榕资本、策源创投、Coatue、高盛、GGV纪源资本、和玉资本、红杉资本、华映资本、顺为资本等。 今日资本5次加仓BOSS直聘,共注资4000多万美元,目前是BOSS直聘的第一大机构股东。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女士认为,BOSS直聘的双边网络效应与智能匹配技术能力正不断提升,这些优势将支撑BOSS直聘未来在白领、蓝领市场的持续增长。 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也认为,BOSS直聘前期的探索,开拓了传统线上招聘服务未曾覆盖的增量市场。目前BOSS直聘证明了其产品模式的普适性,从互联网逐渐渗透到全行业并且验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在2020年实现了收入接近翻倍的增长。更重要的是,BOSS直聘改变了过往行业对企业服务天花板低的认知,打开了大家对于企业服务的想象力。 与此同时,投资人也看好BOSS直聘未来在招聘服务数字化,中小企业招聘线上化等方面的潜力。 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符绩勋认为,BOSS直聘看清了中国的人口结构,抓住了中小企业创业者招聘的痛点,是对中国人才市场的升级和革新。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及首席投资官包凡也表示,“BOSS直聘正在进一步构建行业中最领先的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基础设施,最大化全社会的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成就科技创新驱动的人力资源产业升级。” 知名投资机构的入场和老股东的加码表明,BOSS直聘已经从一家价值未被充分共识的创业公司,逐渐成为一家代表招聘服务、中小企业服务领域产业探索前沿的公司。正如赵鹏所言,上市的只是公司的成人礼,未来公司仍将继续在技术上投入,努力服务更大数量的中国小微企业。 推荐文章:滴滴出行赴美上市 6月11日,滴滴出行正式以小桔快智股份有限公司(Xiaoju Kuaizhi Inc.)向SEC递交IPO招股书,股票代码“DIDI”。对于募资用途,滴滴出行在招股书中表示,将用于发展国际业务,自动驾驶等技术投资共四个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成立9年的滴滴出行累计完成23轮融资,融资总额220亿美元,上一轮融资投后估值620亿美元。随着招股书的披露,滴滴股权结构也浮出水面。上市前的机构投者中,软银愿景基金为最大股东,持股21.5%,Uber持股12.8%,腾讯持股6.8%。此外,滴滴所有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合计10.5%,投票权20.1%。其中,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持股7%,拥有15.4%投票权,柳青持股比例为1.7%。 据招股书,滴滴出行定位自己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技术平台”,目前主要提供共享出行、汽车解决方案、电动出行和自动驾驶等业务,在全球近4000个城市、县和城镇开展业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十二个月内,滴滴出行总交易额达2442亿元。 目前,国内出行市场仍为滴滴出行的核心。招股书显示,包括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前12个月里,滴滴全球活跃用户数为 4.93 亿,全球年活跃司机数1500万,日均交易4100万。其中,滴滴出行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占比分别为76.47%及86.67%,拥有绝对比例。 业绩占比来看,中国出行业务仍是滴滴出行的主要收入来源。财报显示,2020年,滴滴出行的三大业务—中国出行业务、国际业务和其他业务收入分别是1336.45亿元、23.33亿元和57.58亿元,其中,中国出行业务占去年总营收1417.36亿元的94%。而在2018年和2019年,这一占比也分别高达约98%和96%。另以平台销售额来看,在2020年以及截至一季度三个月中,滴滴出行平台销售额的93.4%来自中国,6.6%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据悉,滴滴出行此次预计募资净额1亿美元,其将拿出30%用于扩大国外市场。滴滴出行引用中投公司数据称,拉丁美洲、EMEA和APAC(不包括中国和印度)的共享出行市场在2020年达到410亿美元,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170亿美元,相当于23.2%的复合年增长率。据招股书,2019年一季度至2021年一季度,滴滴出行国外市场年活跃用户从2300万增加到6000 万,复合年增长率63.5%,平均每日交易额则从180万笔增长到460万笔。 互联网分析师唐欣对时间财经表示,拓展国外市场更多是滴滴出行在国内市场饱和情况下,需要找到远期增长点以满足资本市场的期望。 在他看来,目前海外市场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首先是政策风险,海外市场特别是道路交通方面的法规并不一定对网约车适用。此外,国外市场成熟度不够。目前,网约车在国内市场非常成熟,且国内城市人口密集,交通需求旺盛,国外很多地方目前并不具备这些条件。”滴滴出行在招股书中也表示,在国际上开展业务,特别是在经验有限的国家开展业务,会面临文化差异、合规挑战等风险。 滴滴出行还将拿出募资额的30%用以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并将电动汽车纳入了重要产品之一。2020年,滴滴出行与电动汽车制造商合作,推出电动汽车,用于全链条自建共享汽车服务体系。目前,滴滴出行拥有100多辆自动驾驶车辆,通过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在其车辆上测试其自主驾驶硬件和软件等。 入局电动汽车意味着大量的投入。滴滴出行也在招股书中表示,企业在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已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和技术,为深入布局新产品和新技术,“我们的开支可能会增加,也可能会阻止我们实现或保持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2018 年—2021年一季度,滴滴出行收入分别为1353 亿元、1548 亿元、1417 亿元和422 亿元,同期,净亏损分别-150亿元、-97亿元、-106 亿元和55 亿元。调整后 EBITA(非 GAAP)亏损 -86 亿元、-28 亿元、-84 亿元和-55 亿元。 “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对滴滴这样的共享出行平台,是很大的机遇。一旦成熟,滴滴凭借自己的规模优势,可以大幅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或许可以增添盈利能力。”唐欣表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主页 原创,转载请保留链接: http://www.sino-edu.orghttp://www.sino-edu.org/news/TokenPocketpro/1036.html